EN
第八届闵恩泽科技原始创新奖颁奖

11月27日,我院举行第八届闵恩泽科技原始创新奖颁奖仪式,院长达志坚、党委书记刘健生出席,党委副书记傅维主持会议,副院长聂红宣读评审结果,院领导为获奖人员颁奖并合影留念,各研究室及部分职能部门代表出席。

经第八届闵恩泽科技原始创新奖评审委员会评审、院务会审定,1室王威、7室张耀、15室韩伟、27室侯朝鹏获二等奖,2室张晨昕、7室唐红金、15室李会峰、郑仁垟、26室朱振兴、新能源所赵红、朱俊英获三等奖。

达志坚向获奖者表示祝贺,感谢为全院创新发展做出的贡献。通过回顾闵院士走过的创新之路,指出:为了国家的需要,闵先生不断调整研发方向,超越自我,体现出超强的原始创新能力,是青年一代学习的榜样。闵恩泽科技原始创新奖的设立,目的就是为了鼓励基础性、前瞻性、原创性技术研究,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当前,国家把创新引领提到战略高度,中国石化也十分强调技术创新,在激烈的竞争中,原创性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彰显。

达志坚表示,从2011年该奖项设置以来,未出现过一等奖,值得引起反思和重视。闵恩泽科技原始创新奖对石科院意义重大,是年轻科研人员展示自我的平台,要借此机会进一步弘扬老一辈科学家精神,克服艰难困苦,潜心研究开发。面对转型发展和“四大革命”的挑战,一方面要保持现有业务的持续性、稳定性和领先性,另一方面要向绿色化工、生物质等领域扩展,为石科院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研究院,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和力量。

获奖者代表表示,将把感谢与感恩化作行动,把全部智慧和力量奉献给石科院,勤奋敬业,激情追梦,努力做到更好。

附:达志坚在颁奖仪式上的讲话要点

达志坚颁奖仪式上的讲话要点

向11位获奖人表示祝贺,感谢大家多年来为原始创新和全院发展做出的贡献。

颁发原始创新奖,回顾初心非常重要。闵先生的个人经历给我们很深的启示。闵先生早期在海外求学,学的是化学工程,并非他后来从事的催化剂研发。最早在纳尔科公司做水处理剂,他曾说,做水处理剂就像是大夫,给病人看病开药。回国后,为了国家建设的需要,他开始转向做催化裂化催化剂,并最终成为中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者。对闵先生来说,做这项工作也是从头开始,转变了自己的专业方向,是很不容易的,体现了他的创新能力。改革开放以后,闵先生提出要加强基础研究,要做探索性的工作,他带了很多学生研究新催化材料,这些工作对研究院后来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也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我认为,对于一个学化工出身的人来说,转向材料研究是很难的,但是闵先生勤奋好学,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后来,随着燃料清洁化问题的提出,闵先生又转向绿色生物柴油、微藻等全新领域。他的一生不断调整研究方向,超越自我,一切都是围绕国家的需要。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后,捐出奖金,加上院里的配套支持,设立了闵恩泽科技原始创新奖,目的就是为了鼓励基础性、前瞻性、原创性的技术研发。闵先生早期在美国求学,了解全球技术的现状,回国后也熟悉国内的实际,一穷二白。他们那一代人让我们的炼油技术从无到有,后来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实现跨越。在这一过程中,闵先生认识到创新非常重要,要鼓励原创性工作。对于什么样的人能获奖,闵先生坚持一定要体现原始创新精神,为研究院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国家科技部王志刚部长说,创新就是化不可能为可能。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加强创新,把创新引领提到国家战略高度,中国石化也非常重视技术创新。没有原创能力就会被别人“卡脖子”。随着新形势的发展,出现更多问题,提出更高要求,原创性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

从数据来看,2011年开始设立闵恩泽科技原始创新奖至今已有8届,共评出60项奖项,其中二等奖18项,三等奖 42项,但是一直没有出现一等奖。这既是遗憾,也该引起反思。有评选制度设计的问题,但技术是否真正达到原始创新水平才是根本。按照闵先生的想法,一等奖标准很高,是不是还不能达到?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我们应该尽快产生一等奖,但不是为了评奖而评奖,而是真正研究出符合一等奖水平的成果,有了这样的技术我们未来才可能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闵恩泽科技原始创新奖对于石科院意义重大,是年轻人展示自我的平台,是年轻科研人员的追求和向往。通过这个活动要进一步弘扬老一辈科学家精神,使之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要正确处理好奖酬与创新的关系。十八世纪末,英国的科技和文化都很发达,产生了很多基础科学理论,催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这是因为当年英国宗教改革以后,出现很多教区,教区的牧师都处于中产阶级以上水平,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生活无忧,可以做自己喜欢的研究。可见,适当的薪酬能让大家稳定,这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但是如果一切向钱看,搞原始创新就很难。当年,老一辈在海外拥有优厚的工作条件和待遇,而国内形势艰巨,条件艰苦,他们回来绝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报效国家,做出自己的创新,这种精神不能忘。我们一定要继承这种精神财富,把精力放在创新创业上。

未来一段时期,如何结合自身特点推动研究院更好的发展?一方面,面临着转型的挑战,我们的优势是经过60年积累,在炼油领域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需要通过创新,保持这个地位并继续引领这个行业。另一方面,我们要迎接“四大革命”,实现转型发展。如何既保持现有业务的持续性、稳定性、领先性,同时又向绿色化工、生物质等新领域拓展?这些都很值得深入思考。希望大家为建设世界一流研究院,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全部力量,让石科院越来越好。


信息来源: 
2018-11-30

地址:中国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8号

邮政编码:100083

电话: 86-10-62327551

技术支持:石化盈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法律声明|联系我们|企业邮箱 ©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37230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