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石科院斩获中国化工学会11项科技奖励

石科院斩获中国化工学会11科技奖励

 

1128日,中国化工学会颁发2022年中国化工学会科学技术奖,石科院斩获多个重量级奖项。科技成果奖项方面,石科院自主研发的9项先进技术分别荣获科技进步特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技术发明一等奖等奖项。个人奖项方面,集团公司首席专家聂红、宋烨分别获得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成就奖、青年奖。

 

 

科技成果奖项

 

中国化工学会科学技术奖于2019年设立,旨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我国化工领域科学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下设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和基础研究成果奖。

石科院节能高效新型连续重整成套技术开发及工业应用气相法制备高稳定性Y型分子筛技术平台的创建及工业应用多产烯烃的中孔分子筛重油催化裂化技术创建与工业实践9项技术分别获得科技进步特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技术发明一等奖等奖项。

 

科技进步特等奖:

节能高效新型连续重整成套技术开发及工业应用

基于对连续重整反应化学原理的新认知,国际首创逆流连续重整新工艺,实现了反应难易程度与催化剂活性相匹配的理念,创新开发了逆流连续重整关键设备和工程技术以及热能耦合节能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是我国石化工业原创技术的一项重要成果。



科技进步一等奖:

气相法制备高稳定性Y型分子筛技术平台的创建及工业应用

创建气相法制备高稳定性Y型分子筛技术平台,解决了炼油行业长期未能解决的气相法工业化的关键技术难题,国际上首次实现了气相超稳分子筛连续化长周期稳定工业生产及其在炼油催化剂中的广泛应用,填补国际空白。

 

 

 

科技进步二等奖:

分区强化多产高价值产品的加氢裂化关键技术及应用

基于高性能专用催化剂与加氢裂化反应区内目标反应化学的精准匹配,在显著提高航煤收率并改善尾油(优质乙烯裂解原料)质量的同时,充分利用反应热,大幅降低装置综合能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项目综合水平国际领先。

 

 

科技进步三等奖:

大型装置化高效污水处理反应器开发与工业应用

掌握了创新性的鼓泡床反应器及内构件的直接放大方法,并开发了改性生物膜载体,成功实现了大型装置化高效污水处理反应器的工业化应用。反应器COD负荷提升一倍,水力停留时间减少50%,占地减少60%

 

技术发明一等奖:

多产烯烃的中孔分子筛重油催化裂化技术创建与工业实践

创制出以中孔ZSM-5分子筛为唯一活性组元的新型FCC催化剂,解决系列反应工程难题,完成多产烯烃的工业试验。产品中烷烃大幅度降低,甲烷和焦炭选择性明显改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开启了中孔分子筛重油催化裂化技术新时代

 

 

 

技术发明二等奖:

近临界甲醇醇解油脂/脂肪酸生产生物柴油技术与应用

基于近临界甲醇条件下甲醇与油脂溶解规律和转化反应规律的认识,开发了具有自主运作权的生产生物柴油的近/超临界成套技术,国内外首次实现了工业示范应用,原料适应性广,表面使用酸碱催化剂,油脂单耗降低5%,能耗降低15%,是低碳清洁绿色生产工艺。

 

 

基础研究成果奖二等奖:

沸石涂层规整催化材料多尺度理论模型构筑与实践

开发具有规整载体的新型裂解催化剂,建立裂解反应器模型和过程强化技术,开发了粗汽油一步法制高价值化学品的新工艺。在扬州石化组建工业侧线装置,完成400小时工业试验,每年增加利润5393万元,产品分布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基础研究成果奖二等奖:

工业氮排放的微藻生物减排与蛋白质生产

从微藻氮代谢机理以及高效养殖技术等基础研究成果出发,提出了微藻脱硝组合工艺并开展放大示范验证,首次证明了微藻应用于工业烟气脱硝和含氮工业废水处理的切实可行性,成功将工业排放中的无机氮转化为高蛋白的微藻生物质,开创了微藻氮减排生产蛋白质的变革性技术路线。

 

 

基础研究成果奖三等奖:

酸性废气硫化氢资源化高附加值利用制二甲基亚砜关键技术

首创由硫化氢制二甲亚砜绿色成套新技术,开展了工业侧线试验,搭建了硫化氢高值资源化利用创新研发平台,奠定中国石化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

 

 

 

 

个人奖项

 

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于1999年设立,旨在激励培养优秀化工科技人才、助推科技精英脱颖而出、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潜力。该奖项下设成就奖、创新奖和青年奖。其中青年奖每年不超过30名,主要面向在化工领域科学技术实践中做出重要贡献,取得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年龄不超过40周岁的青年科技工作者。

 

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成就奖获奖人

聂红:

聂红根植炼油科研一线,主持多项国家重点和中国石化重大项目,创新多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并大规模工业应用。开发的重油高效转化加氢催化剂及加氢与催化裂化双向组合新技术RICP,提高了汽柴油收率,工业运转周期大幅延长,已在国内外19家炼厂应用,为石油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撑。持续创新加氢催化剂和工艺,支撑我国柴油质量升级,开发的满足国到国柴油标准的高性能系列加氢催化剂,工业应用累计50余套次。发明的活性相定向构建及复杂反应分级强化的柴油高效清洁化关键技术,破解了超深度脱硫和多环芳烃加氢饱和反应条件不一致的矛盾,提前3年生产出国柴油,新催化剂和RTS工艺已工业应用36套。创新开发的生产优质化工原料的技术已工业应用。主持开发的生物航煤生产技术在国内首次工业化并实现国内外航线商业飞行,为我国航空业低碳减排奠定了技术基础。

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专利金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0项。发表论文131篇,合作主编专著1部;主要授权发明专利国内201件、国外62件。2004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同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7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青年奖获奖人

宋烨:

宋烨主要从事炼油催化剂及其相关的环保技术开发,首创提出反应接力高效脱硫机理,深化了汽油吸附脱硫理论研究;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活性稳定性吸附剂及适应国VI汽油生产的多功能系列吸附剂,建立S Zorb吸附剂技术平台并积极推广应用。解决了催化裂化汽油脱硫深度不足、辛烷值损失高的两大卡脖子技术难题,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已应用于国内外37套工业装置,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85%。为我国汽油质量快速、绿色升级做出了突出成绩,显著提升了我国清洁油品生产技术水平,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先后承担和主要参与省部级项目十余项,参加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申请发明专利91件(含涉外专利16件),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8 篇。

 

 

      图文:科研管理部及各项目团队


信息来源: 
2022-12-13

地址:中国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8号

邮政编码:100083

电话: 86-10-62327551

技术支持:石化盈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法律声明|联系我们|企业邮箱 ©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37230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