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石科院举办国家能源绿氢炼化研发中心建设中期研讨会暨集团公司氢能技术重点实验室技术研讨会

石科院举办国家能源绿氢炼化研发中心建设中期研讨会

暨集团公司氢能技术重点实验室技术研讨会

8月6日上午,石科院举办国家能源绿氢炼化研发中心建设中期研讨会暨集团公司氢能技术重点实验室技术研讨会。谢在库院士、李大东院士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发展计划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718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及中石化所属企业、研究院等十余家单位领导专家出席。

领导致辞

石科院李明丰院长致辞欢迎各位领导专家来院指导创新平台建设工作,指出在搭建的创新平台上,各承担单位积极交流、强化合作,产业链和创新链有效深度融合,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目前氢能产业的发展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希望成员单位各位领导、专家、业内同仁汇聚智慧、共谋发展。

工作汇报及学术报告

石科院林伟副院长对创新中心工作进行了阶段总结报告。在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方面,完成了国产化单槽兆瓦级PEM电解水制氢成套装备;建成了PEM电解水催化剂和氢燃料电池催化剂示范产线;开发出增强型复合质子交换膜,实现批量生产,在关键指标和功能参数上相对科慕膜均有所提升;建成国内首个化工园区百千瓦SOEC电解水制氢系统;开发首套吨级镁基固态运氢车,实现单车储氢量≥1000 kg;设计开发出分配均匀、结构紧凑、高功率、高可靠性、多规格的燃料电池电堆。创新平台支撑国家重大工程技术攻关需求,其中平台单位牵头国家级重点项目6项,参与或主持40余项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并已完成10余项国家及部级决策咨询、规划、战略研究。下一步研发平台将向着技术国际领先的要求发展,结合大型工业项目开发先进智能控制系统,开展可再生能源-氢能综合能源系统、可再生能源离网制氢关键技术等研究工作。

会上,北京大学李星国教授作题为《高容量镁基储氢材料》学术报告。报告就氢气储存的技术瓶颈问题提出纳米晶镁薄膜制储氢容器的策略,为大规模储氢难题提供一个可行研究思路。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物所俞红梅教授作题为《氢相关标准工作》学术报告,向与人会员介绍了目前在氢能领域行业规范整体概况,以及取得的成绩。

中国石化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李瑞霞经理作题为《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学术报告,对新疆库车光伏制绿氢示范项目的进展进行了介绍,通过建设获取了绿氢项目建设的宝贵经验,开发了一系列智能控制技术,将推动新能源与传统油气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规划未来

会议上,各界专家学者集思广益,为绿氢炼化的未来贡献了诸多宝贵建议。

谢在库院士首先肯定了在研发平台建设的过去一年里取得的成绩,希望研发中心下一步能更聚焦关键问题,解决绿氢的来源、SOEC与电堆的耦合、绿氧的利用、氢安全的问题。在示范应用方面,谢院士指出氢方面技术要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由国内领先水平转型升级为国际领先水平。下一步的任务是深入研究绿氢炼化,关注氢能和氢物质的制氢技术,以支撑绿氢炼化更好的发展。李大东院士先表扬了平台对氢能行业发展起到的重要支撑作用,并提出要在强调创新成果的重要性、先进性和成熟性的同时,增加经济性分析,从而增加氢能产业链技术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会议总结

会议最后,李明丰院长对本次交流的问题进行总结,提出要聚焦国际领先的奋斗目标,既要注重科技创新,又要加强对外合作,也要围绕产业链有所布局,加大对项目进程的总结,实现产氢与用氢端的匹配,炼厂与氢能企业相互结合。对于绿氢项目的发展可以考虑不同性质氢气的结合,提升项目的经济性,为绿氢赢得更广阔的空间和时间。最后希望各单位之间进一步增加交流,开展化整为零专题研讨,共同谋划研发平台的建设和绿氢产业的美好未来。

 



信息来源: 
2024-08-21

地址:中国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8号

邮政编码:100083

电话: 86-10-62327551

技术支持:石化盈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法律声明|联系我们|企业邮箱 ©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37230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