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分子转化与反应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
2025年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石油化工分子转化与反应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由原“石油化工催化材料与反应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调整后成立,依托“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石科院”)和华东师范大学,联合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运行与管理。实验室设置三个研究方向:(1)分子水平炼油技术;(2)原子经济化工技术;(3)绿色低碳能源技术。以这三个研究方向为基础,以石油化工分子转化为核心,开展催化材料的设计与合成、绿色化学与工程和绿色过程系统集成的应用基础研究,解决关键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为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实现产业转型和“双碳”目标提供基础理论和方法,为构建我国独特高效-低碳-绿色石油化工分子转化和绿色低碳能源体系提供科技支撑,形成原创性的石油化工低碳绿色过程知识平台和技术平台。
根据“开放、联合、流动、竞争”的运行机制,实验室重视多学科、多专业的相互渗透,鼓励相关学科的相互结合和集成。所以,实验室热忱欢迎和邀请各有关领域的国内外科研人员进行合作研究,共同推动我国石油化工催化材料和反应工程科学的发展。
1、开放基金申请对象
课题申请者一般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在与本实验室研究方向的相关领域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所申请的课题已具备相应的前期研究工作基础。
申请人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博士学位,须有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书面推荐,申请人申报的课题须经所在单位同意并签章。
2、开放基金说明
(1)开放基金主要资助与本实验室研究方向相关的课题,具体方向参见本指南附表。
(2)本年度每项目课题研究期限一般不超过两年。
(3)经费支持额度原则上为每项不超过20万元。
(4) 申请人每半年提交执行情况报告,开展工作满一年,提交研究工作总结,内容包括年度进展情况报告,成果和论著的书面材料及下一阶段研究计划。开放课题结束后,应于两个月内结题,提交结题报告。如发表论文、申请专利,提供相关材料复印件。必要时到实验室做结题/学术报告。本实验室将根据进展情况有权终止资助进展不好的研究课题。
(5)凡经本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的课题,其研究成果由本实验室及研究者所在单位共享。由开放基金资助课题发表的研究论文、学位论文应注明第一资助单位“石油化工分子转化与反应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开放基金课题资助,Supported by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etroleum Molecular & Process Engineering(RIPP, SINOPEC)”。
3、开放基金申请程序
(1)申请人根据实验室开放基金的主要资助方向(见附表)填写“开题报告”和“查新报告”一式两份。经所在单位盖章推荐,向本实验室提出申请,同时提交电子版。本年度开放基金申请截止日期为2024年8月31日。
(2)实验室组织有关专家对提交的申请书进行评审,确定资助项目和金额,并通知获得资助的申请人。
4、联系人:
周丽娜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石油化工分子转化与反应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8号
邮编:100083
电话:010-82368301
手机:13311585752
电子邮件:zhouln.ripp@sinopec.com
附表 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申报指南
序号 | 项目 | 研究开发目标 | 立项重点 | 鼓励研究方向 |
1 | 分子水平炼油 | 轻端产品炼油技术开发锚定减少甲烷,增产乙烯;重端产品炼油技术以减少焦炭为目标;炼油过程技术重点是节能降耗;原料端考虑多元化原料多元化,拓展炼油装置原料来源。 | 基于分子管理的理念,研究不同烃分子、烃分子与非烃分子的低能耗、绿色高效分离技术。 | 1.基于烷烯分离的功能化溶剂结构设计及性能调控 |
研究烃分子转化机理,不同催化材料对反应路径选择性的调变,主要催化材料的合成中的科学问题,以提升烃分子利用率,降低低价值产品选择性。 | 1.探索小分子烃催化裂解制乙烯与丙烯的新机制 | |||
研究针状焦碳原子的晶相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从而提升材料的应用性能。 | 1.获取针状焦中不同类型碳原子结构的存在形式及分布比例。 | |||
2 | 原子经济化工 | 建立“绿色碳科学”新理论,基于新催化材料、新反应工程以及绿色分离工程,发展石油分子重构新原理,开拓石油分子插入O/N新方法,发展配位环境和活性位密度可控的催化材料制备方法,发展原子和分子尺度活性位微环境结构及反应过程动态演化规律表征方法,支撑开发高效、清洁、安全的烯烃环氧化、尼龙66、长碳链尼龙单体等工业技术。 | 针对C4/C5、芳烃高值利用和低能耗分离分子筛、MOF材料开发;催化材料亚埃级精细结构解析及原位表征技术;结构和催化应用的构效关系;化工过程的混合和传质强化技术开发。 | 1.纳米片层分子筛原子级结构解析、片层结构缺陷定量化及分子筛合成、结构和催化应用构效关系的研究 |
分子筛可控合成制备技术。吸附剂晶体内吸附过程机理研究及新型吸附剂合成。溶剂化效应对钛硅分子筛催化影响研究。酰胺类单体高效合成技术开发。 | 1.新结构分子筛材料合成及改性技术 | |||
新型多孔催化剂以及强度、比表面和孔径调控方法和传质机理;催化剂高通量自动化制备装备;原位表征技术(如原位同步辐射)揭示催化剂重构及性能衰减机制 | 1.基于人工智能的多孔催化材料、多孔电催化材料高效筛选及合成技术 | |||
3 | 绿色低碳能源 | 耦合加氢反应动力学的氢气网络优化模型构建及其加速算法开发;探索藻细胞分泌物与藻细胞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处理方法;开发PEM制氢技术研究,实现低成本绿氢生产;开发新型多元醇类选择性电化学氧化催化体系;揭示多元醇电化学氧化反应机制 | 针对氢气网络模型求解过程中,因动力学中指数函数和幂函数的高度非线性以及氢气网络模型自身的MINLP属性导致的耦合动力学求解难度较大的问题,开发耦合加氢动力学的氢气网络求解加速算法。 | 1.高度非线性耦合的大规模网络求解策略设计研究; |
针对微藻养殖时水循环利用率低、水资源较为浪费的难题,进行微藻胞外分泌物变化规律研究及藻细胞分泌物的去除方法研究。 | 1.藻细胞分泌物变化规律研究,探索胞外分泌物与藻细胞的相互关系; | |||
针对PEM电解水大电流密度下材料和器件的活性、稳定性较差的难题,开展膜电极衰减机理研究及衰减模型的研究,抗腐蚀、抗氧化的低/非贵金属涂层技术研究,耐高温、抗疲劳高压密封技术研究,梯度孔结构钛基扩散层制备技术研究。 | 1.PEM电解水膜电极衰减理论模型与寿命预测研究; | |||
新型多元醇类选择性电化学氧化反应体系的研究,具体包括多元醇类羟基转化选择性的研究,有机物吸附物种氧化、脱除机理的研究,以及多元醇类选择性转化电化学反应器中反应底物传质、流体传热的研究 | 1、探究多元醇电催化选择性氧化制备高值化学品的催化反应体系,并结合先进表征手段研究多元醇类底物分子在催化剂表面的催化转化机制; | |||
地址:中国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8号
邮政编码:100083
电话: 86-10-62327551
技术支持:石化盈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