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分子转化与反应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暨中国石油学会碳中和专委会走进石油附中开展科普活动
感知石油,弘扬传承,蓄力碳中和
5月23日,依托石科院成立的石油化工分子转化与反应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暨中国石油学会碳中和专委会走进石油附中,与同学们面对面、零距离传递石油知识,推动催化表征、碳中和理念入校园。
科普活动在石油附中多功能厅举行,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首席专家、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宗保宁,石科院副总政工师侯明铉,全国重点实验室管委会副主任陈蓓艳,北京一〇一中石油分校校长万锡茂、党总支书记曾丽军、教程中心主任韩中华、高一年级主任聂淑凡及140余名高一年级学生参加。
l 活动简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根据科技部重大任务与国家实验室司2024年全国重点实验室全国科技活动周“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活动主题,依托石科院成立的石油化工分子转化与反应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暨中国石油学会碳中和专委会举办本次科普活动。
活动以传统能源行业高质量升级发展为出发点,旨在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突出科学性与融合性,激发青少年在绿色低碳领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共同思考、探索可持续发展新路径,为美丽中国添生机、增光彩。
l 赠送图书
宗保宁、侯明铉代表石科院、全重实验室向学校赠与《身边的大师--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知名科学家传略》、《探寻能源宝藏系列科普读物》。
l 科普报告
石科院刁玉霞、李延军博士分别作《各显神通的仪器世界》《碳中和与环境保护》科普报告。
仪器分析是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长期从事材料分析的刁玉霞以生动的语言与深奥的理论相结合,给同学们带来一堂生动的仪器世界科普讲座。报告从人类对宏观、微观世界的认识,到“向大自然学习”的接触角测定仪、“会读盲文”的原子力显微镜、“化成灰烬也认识”的X射线粉末衍射仪、“会做表面功夫”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捕捉荧光”的XRF荧光光谱仪、“看穿纳米世界”的透射电镜、以及“最像万花筒”的扫描隧道显微镜等多种系列仪器原理、功能介绍,引起了同学们的广泛兴趣,也为未来从事科研工作植入一颗心锚,助力构建高端仪器国产化、精密化、智能化的生力军。
李延军向同学们讲解碳中和、全球变暖潜能值(GWP)、能源利用效率、CO2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等概念,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温室效应、温室气体(CO2)总量过高对环境的危害,以及目前国内外实现碳中和的路径及技术进展。除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开发CO2固定及高值化等创新环保科技外,鼓励我们每个人如何力所能及下节能减碳,助力碳中和。
互动帖人
l 互动答疑
听完科普报告后,石油附中的同学们争相举手提问:“CO2如何捕捉?”
“碳利用与碳封存哪个性价比更高?”
“为什么用X射线激发荧光,不采用其它射线呢?”
“X射线激发内层电子,为何不能激发其它层面电子呢?”
……
石科院专家现场解答了同学们充满奇思妙想和好奇心的问题,现场气氛热烈。
宗保宁赞许道:“同学们的知识储备非常丰富,眼界视野聚焦科学前沿,对祖国未来科技发展充满信心。”侯明铉鼓励同学们努力学习,传承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期待双方未来合作结出累累硕果。
万锡茂表示,石科院为国家能源安全做出了卓越贡献,化石能源在中国未来仍长期占主导地位,在国计民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碳达峰、碳中和任务艰巨,鼓励同学们刻苦钻研,助力祖国未来科技更高、更快发展。(供稿:周丽娜 图片:席冬冬)
地址:中国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8号
邮政编码:100083
电话: 86-10-62327551
技术支持:石化盈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