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方面,在自主创新被确立为国家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全社会共识的时代背景下,创新日益受到举国上下的重视;另一方面,知易而行难,创新的过程从来都是艰辛和崎岖的,如何实现创新,尤其是重大技术创新,是一个常谈常新、见仁见智的话题。
编辑、出版《中国石化科技创新案例》,旨在为年青一代的石化科技工作者提供一个展示创新实践和成果的机会,不断总结创新规律,激励更多的创新成果集中涌现,形成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良好局面。本书通过科研实际工作中大量生动、鲜活的事例,展示了中国石化广大科技工作者紧密围绕国家和行业重大需求,自觉实践创新,攻克重重难关,并最终收获成功、喜悦的广阔画卷,对于启迪创新思维、开阔创新视野、弘扬创新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案例是从中国石化所属三家研究院(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化工研究院)近20年来众多获得国家级奖励的科技成果中精选出来的,内容涵盖石油石化工业上、中、下游诸多领域,成果本身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石化技术创新的实力和水平,不少成果是历经10年乃至更长时间研发出来的,真实反映出科研人员孜孜不倦、上下求索的艰辛历程,凝结了他们关于创新的点滴感悟。
尽管领域不同,实现创新的途径千差万别,但技术创新仍有规律可循。典型的技术创新过程由一系列互不相同、却彼此关联的结点组成,从提出创新思路,到形成一个为市场接受的好商品,其间要经历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构思的提出、实验室研究、实验室开发、工业示范、工业应用、市场化、商品化等诸多关键环节,以及在此基础上技术(产品)的持续升级与推陈出新。这是一个价值的传递和不断提升的过程,上下游结点之间互为价值关系。确保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能得到恰如其分的价值体现,是产生一项重大技术创新的基础。
决定技术创新成败的要素很多,科学的选题是成功的关键,市场需求是技术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应把握技术发展的大势,结合国情特点,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或不足,从中提炼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进一步凝练出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并努力解决。技术创新具有厚积薄发的特点,需要深厚、扎实的知识与经验的积淀。通过理论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着眼过程中的细节深化,由此带来认识上的突破,往往能产生解决难题的有效思路。消除工业化路上的阻力与困难,多学科的彼此协同、团队作业和集成创新必不可少。先进、便捷的手段和装备,可源源不断地提供指导研究开发的有价值信息。计算机模拟、高通量等技术的深化应用,可大大缩短研发周期。技术创新需要适宜的文化与氛围,尊重科学、宽容失败。对创新团队的领军者而言,坚守目标不动摇,甘于寂寞的心态,十年磨一剑的执着,都是成功的必备素质。
回顾中国石化的科研实践,大致走过了一条从跟踪模仿到技术创新的轨迹。以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为例,炼油技术的开发可粗略划分为三个阶段:①20世纪50年代建院之初到70年代末,封闭条件下的自力更生,实现中国现代炼油技术“从无到有”;②80~90年代末,开放条件下的跟踪式研发,支撑当时中国炼油工业“由小变大”的结构转型;③进入21世纪,全面竞争环境下的自主创新,在已基本掌握现代炼油厂全流程技术的基础上,肩负着支撑中国炼油工业“从大到强”、全面向世界一流水平冲刺的时代重任。
目前技术创新面临的环境已经发生显著的变化。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们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进入与国外一流竞争对手同台竞技的发展阶段,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以马拉松比赛为喻,已由过去非常落后的方队整体进入领跑方队。随着与领跑者的距离越来越近,更多地被领跑者列为主要的竞争对手和假想敌。在创新模式上,过去习以为常的追随国外的模式遭遇难以为继的严峻挑战:一是以往的技术创新通常是在已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的,存在“有得跟”的前提,研发之初往往具有许多便利条件,包括有大量的相关文献和公开的专利以资借鉴,可以对实际样品进行解析,并有技术实体可供参观了解等等。而目前由于近距离追着领跑者跑,最关键的东西国外已经不给了,时常遭到某种程度的信息封锁,创新方向变得模糊。二是在应对诸如资源、环保、绿色低碳等难题方面,与国外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客观上也没有更多的东西可以借鉴。
一方面,传统的研究开发战略和模式失去了其发挥作用的条件;另一方面,客观上存在催生和呼唤重大技术创新的迫切性,行业对重大创新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从技术发展阶段而言,业已进入解决深层次问题、啃“硬骨头”的攻坚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常常属于“无先例可循”的世界级难题,必须更多地依靠知识创新,构筑新的知识平台才能实现技术创新,原子经济、分子水平的技术研发距离我们不再遥远,加快研发模式的转变,成为迫不得已的选择。
具体而言,在研发目标上,要树立打造世界一流、实现国际领先的雄心壮志;在研发战略上,要尝试由跟跑向领跑转变;在研发模式上,要更加依靠知识创新的引领与推动,提升研发的水平和层次;在研发理念和创新方法上,要勇于借鉴、吸收其他行业的成功范例,搞好信息技术与科研的深度融合,最大限度地提高研发水平和效率。
目前,中国石化已经开启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新航程,未来发展空间巨大,推进自主创新任重而道远。相信在“自主创新、重点跨越、引领新兴、差异特色、绿色低碳、支撑一流”科技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广大科技工作者一定能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在自主创新的漫漫长路上走得更顺、更快、更远。
地址:中国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8号
邮政编码:100083
电话: 86-10-62327551
技术支持:石化盈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