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石科院累计申请国内专利12933件,获授权9518件;申请国外专利2247件,获授权1336件;累计获得中国专利金奖(由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颁发)9项、银奖1项、优秀奖22项。

  • 专利名称:一种进行裂解并在线色谱分析裂解产物的方法和装置

    专利号:ZL 202111261866.4

    对应技术:高温裂解-在线色谱分析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高温裂解-在线色谱分析裂解轻质产物详细组成的方法,采用串联高温裂解仪和色谱分析系统建成一套完整的油品高温裂解-色谱在线分析裂解轻质产物的方法。串联高温裂解仪可预热或热裂解原料油,也可以装填催化剂进行高温催化反应。色谱分析系统包括4根毛细管色谱柱,三个检测器(含两个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和一个热导检测器(TCD)),一套反吹系统,一套中心切割系统。可以在线检测裂解产物中的氢气、C1-C4轻烃详细组成以及汽油详细单体烃组成信息。

  • 专利名称:一种催化制氢和富集二氧化碳的方法

    专利号:ZL 202111229727.3

    对应技术:

    摘要:

    一种催化制氢并富集二氧化碳的方法,将烃类原料与水蒸气混合后,引入流态化反应器中与再生催化剂接触并进行催化分解反应,得到反应物流和失活催化剂;将反应油气和失活催化剂进行气固分离;将反应油气进一步分离为包含氢气、CO、CO2、甲烷和其他烃类产物;将失活催化剂送再生器与水蒸气、含氧气体接触进行高温气化、再生,失活催化剂经烧焦再生后,返回流态化反应器中循环使用,再生烟气经分离得到包含氢气、CO和CO2。本发明将低价值烃类原料转化为氢气,实现了石油资源的高值化利用,同时实现了CO2富集,有利于碳回收和捕集。

  • 专利名称:生产低碳烯烃和汽油的方法和系统

    专利号:ZL 202011447667.8

    对应技术:产品灵活调控的催化裂化技术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产低碳烯烃和汽油的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重质原料和轻质原料引入催化裂解单元与催化裂解催化剂接触反应,得到催化裂解反应油气;催化裂解反应油气引入产物分离单元进行分离,所得产物至少包括碳四馏分、轻汽油和中汽油;碳四馏分和轻汽油引入叠合单元与叠合催化剂接触反应,得到叠合轻馏分油和叠合重馏分油;及叠合轻馏分油引入脱氢单元与脱氢催化剂接触反应,得到脱氢反应油气;其中脱氢反应油气引入所述叠合单元继续反应,中汽油作为汽油产物和/或作为轻质原料引入催化裂解单元继续反应;叠合重馏分油作为汽油产物和/或作为轻质原料引入催化裂解单元继续反应。本公开可实现更高的烃类转化能力和低碳烯烃产率,且大幅降低能耗。

  • 专利名称:催化裂化轻质产品脱硫方法及装置和生产低硫轻质油品的方法

    专利号:ZL 202011140828.9

    对应技术:催化裂化富气和粗汽油吸附脱硫分离一体化技术

    摘要:

    催化裂化轻质产品脱硫方法及装置和生产低硫轻质油品的方法,催化裂化轻质产品脱硫方法包括来自催化裂化分馏塔的粗汽油和富气分别引入第一脱硫反应器和第二脱硫反应器,在临氢条件下分别与第一股脱硫吸附剂和第二股脱硫吸附剂接触脱硫并向上流动;反应后气固分离得到的待生脱硫吸附剂、脱硫后的粗汽油和脱硫后的富气;脱硫后的富气和粗汽油分别送至吸收稳定系统进行分离,得到脱硫后的干气、液化气和稳定汽油。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操作灵活,适用于处理催化裂化分馏塔得到的富气和粗汽油,得到的低硫汽油收率高、辛烷值损失少。


  • 专利名称:一种废塑料油生产低碳烯烃和芳烃的方法与系统

    专利号:ZL 202010904415.7

    对应技术:废塑料资源循环利用技术

    摘要:

    一种废塑料油生产低碳烯烃和芳烃的方法和系统,将废塑料油经吸附脱附分离得到吸余油和脱附油,其中吸余油进入主提升管反应器中第一催化裂解催化剂接触,并进行第一催化裂解反应;将主提升管反应器反应所得油剂送入流化床反应器中继续进行第二催化裂解反应;将脱附油引入副提升管反应器中与第二催化裂解催化剂接触并进行第三催化裂解反应,分离反应产物得到包含低碳烯烃和芳烃的产物。本发明加工废塑料油,具有高低碳烯烃和高芳烃产率。

  • 专利名称:一种催化重整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专利号:ZL 201911038978.6

    对应技术:催化重整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摘要:

    一种催化重整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耐高温无机氧化物载体置于有机溶剂中浸渍,得到混合物;配制含有含铂化合物和ⅣA族金属水溶液作为浸渍液,将浸渍液加入混合物中,向载体中浸渍引入金属活性组分,将浸渍后所得固体干燥后进行水‑氯活化和还原。本发明的方法可以使得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分布均匀,并避免催化剂制备中有机酸、无机酸的使用,减少废酸和废水的产生。本发明方法制备得到的催化剂用于石脑油催化重整反应,具有良好的活性稳定性和较高的选择性,且催化剂的积炭速率低。


  • 专利名称:一种逆流移动床低碳烷烃脱氢的方法和系统

    专利号:ZL 202111239994.9

    对应技术:低碳烷烃脱氢技术

    摘要:

    本发明涉及石油化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逆流移动床低碳烷烃脱氢的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将低碳烷烃从脱氢反应区的入口引入以与脱氢催化剂进行逆流接触;所述脱氢反应区中含有至少2个依次串联连接的反应器,使得气相物流能够依次通过各个所述反应器;由最上游的反应器中获得待生催化剂;将所述待生催化剂依次进行再生和还原,以得到再生催化剂;将所述再生催化剂循环回最下游的反应器中;以及向各个反应器中引入结焦抑制剂,所述结焦抑制剂为含硫化合物。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够充分钝化反应器的内壁、内构件和加热炉管内壁,抑制金属催化结焦倾向,保证装置平稳运行。

  • 专利名称:烷基芳烃非临氢异构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专利号:ZL 202011183015.8

    对应技术:C8芳烃液相异构化催化剂及工艺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烷基芳烃非临氢异构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采用分子尺寸大于分子筛孔道尺寸的季铵盐对催化剂所用的Na型分子筛进行离子交换,制备的催化剂可用于烷基芳烃液相非临氢异构化反应,该催化剂具有异构化活性高、对位烷基芳烃选择性高、节省能耗的优点。


  • 专利名称:一种热解回收废塑料的方法及系统

    专利号:ZL 202111276209.7

    对应技术:废塑料连续热解技术

    摘要:

    本公开涉及一种热解回收废塑料的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使含氯废塑料进入废塑料初步熔化液化脱氯单元进行热熔脱氯处理,得到含氯化氢的气相物料和脱氯废塑料液相物料;使所述脱氯废塑料液相物料和高温的热解原料分别进入物料混合单元混合,得到混合热解原料;使所述混合热解原料进入热解反应单元进行热解,得到热解气态产物和焦炭;使所述热解气态产物进入分离单元进行分离,得到干气和液化气、汽油馏分、柴油馏分和蜡油馏分。实现废塑料资源化利用,还能够避免液化废塑料油升温过程的出现炉管结焦现象。

  • 专利名称:有机磷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用途

    专利号:ZL 201910987043.6

    对应技术:多功能添加剂

    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有机磷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用途。本发明的有机磷化合物,其结构如通式(I)所示:各基团的定义见说明书。本发明的有机磷化合物具有突出的承载能力以及优良的抗磨、减磨性能,可以用作极压抗磨剂并应用于润滑油、润滑脂中。

  • 专利名称: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用途和润滑油组合物

    专利号:ZL 202010622620.4

    对应技术:多功能添加剂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用途和包含该酯类化合物的润滑油组合物。本发明的酯类化合物,其结构如式(I)所示:其中各基团和符号的定义见说明书。本发明的酯类化合物具有非常优异的润滑性、抗氧化性、抗磨性、清净性能,能够用作润滑油基础油或添加剂,适宜用作石油产品的清净剂、抗磨剂、减摩剂,特别适宜用于船用发动机油。

  • 专利名称:制备单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的方法

    专利号:ZL 202111233615.5

    对应技术:多功能添加剂

    摘要: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领域,公开了一种制备单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惰性气氛保护下,进行如下两步反应:(1)将聚异丁烯和马来酸酐进行烃化反应,得到聚异丁烯基丁二酸酐;(2)将聚异丁烯基丁二酸酐加入多烯多胺和稀释剂的混合物中进行胺化反应。该方法能耗较低,并且能够制备得到具有更佳清净性能及低温流动性的单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无灰分散剂。


  • 专利名称:具有分散性能的制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专利号:ZL 202111235371.4

    对应技术:多功能添加剂

    摘要:

    本发明涉及润滑油添加剂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具有分散性能的制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包括:(1)使式(I)所示的化合物与多烯多胺以(0.1‑4):1的摩尔比接触进行开环反应;其中,R0为H、卤素、C1‑C6亚烷基、‑O‑(C1‑C2亚烷基)或‑COOH,A为H、C1‑C3亚烷基、亚烯基或芳基;(2)在稀释油的存在下,将步骤(1)得到的开环反应产物与聚烯烃基丁二酸酐接触进行酰亚胺化反应。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制备的具有分散性能的制品(也即无灰分散剂)具有良好的烟炱或油泥分散性能,尤其是可以用于高档柴油机油中提高产品烟炱分散性。

  • 专利名称:一种高岭土基3D打印粉体及其制备的整体式活性多孔材料

    专利号:ZL 202110498086.5

    对应技术:3D打印材料制造技术

    摘要:

    本发明属于3D打印材料制造领域,涉及一种高岭土基3D打印粉体及其制备的整体式活性多孔材料,所述所述高岭土基3D打印粉体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高岭土生土粉状材料20~60份和高土粉状材料40~80份。该粉体材料可以用于制备用于3D打印的陶瓷墨水,进而用于3D打印,得到高岭土基的无机物3D打印成型体。所获得的成型体具有组分功能性强,孔结构丰富、化学反应活性高的优点。

  • 专利名称:一种低生焦多产BTX的催化裂化催化剂制备方法

    专利号:ZL 202110967528.6

    对应技术:多产BTX的催化裂化催化剂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氨氮污染的低生焦催化裂化催化剂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未经改性的NaY分子筛与氧化铝粘结剂、氧化硅粘结剂、粘土和水混合、打浆和喷雾干燥、焙烧得到催化剂微球;然后,进行离子交换改性、缓和水热超稳改性、SiCl4气相超稳改性、孔道清理改性及镓和/或硼活性元素改性处理的步骤。所述的制备方法为一种无氨氮污染的多产BTX的催化裂化催化剂制备方法,利用该法不仅可以制备一种孔体积及比表面积更大、强度更好的催化裂化催化剂,而且,催化剂的制备中全程无氨氮污染,有效地解决了催化裂化催化剂生产中亟待解决的氨氮污染问题。该催化裂化催化剂,用于加工加氢LCO的催化裂化反应同时具有高的LCO转化效率,具有较低的焦炭选择性,具有更高且富含BTX的汽油收率。


  • 专利名称:用于降低烟气中SOx与NOx的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烟气脱SOx和NOx的方法

    专利号:ZL 202111055118.0

    对应技术:降低烟气中SOx与NOx的技术

    摘要:

    本发明涉及工业催化技术领域,公开了用于同时降低烟气中SOx与NOx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及烟气同时脱SOx和NOx的方法。用于同时降低烟气中SOx与NOx的催化剂,以催化剂总重量为基准,含有25‑95重量%的无机氧化物基质;以氧化物计的2‑70重量%的稀土族金属组分;以氧化物计的1‑30重量%的IIA族金属组分;以氧化物计的1‑15重量%的选自VB、VIII、IB、IIB族的一种或几种的非贵金属组分;以氧化物计的1‑10重量%的VIIB族非贵金属组分;以元素计的0.01‑1.5重量%的贵金属组分。本发明提供的催化剂制备方法简单,且能够有效的降低烟气中SOx和NOx的排放。


  • 专利名称:抗金属污染催化剂其制备和应用

    专利号:ZL 202111158872.7

    对应技术:催化裂化催化剂

    摘要:

    本发明属于催化裂化技术领域,涉及抗金属污染催化剂其制备和应用,该催化剂包括氧化铝、改性金属的氧化物,所述改性金属Mn、Ba的一种或两种,所述催化剂红外谱图在3670cm‑1和3730cm‑1处的两个峰积分面积之比为1~6:1。该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形成酸溶性氧化铝源、非酸溶性氧化铝源、水以及任选酸和改性金属氧化物的浆液的步骤。该抗金属污染的催化剂与含裂化活性组分的合理形成催化裂化催化剂,可以用于含污染金属的烃油烃油催化裂化。在镍污染的情况下,进行烃油催化裂化可以降低氢甲烷比。


  • 专利名称:一种含磷和金属的核壳型分子筛及其合成方法

    专利号:ZL 202210958929.X

    对应技术:核壳型分子筛及其合成方法

    摘要:

    本发明属于催化材料合成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含磷和金属的核壳型分子筛及其合成方法,所述含磷和金属的核壳型分子筛的核相分子筛为ZSM‑5分子筛,壳层分子筛为β分子筛,其27Al MAS NMR中,化学位移为39±3ppm共振信号峰面积与化学位移为54±3ppm共振信号峰面积之比为0.01‑∞:1。其制备方法包括在氢型核壳型分子筛中引入磷和改性金属的步骤。本发明提供的含磷和金属的核壳型分子筛具有良好的催化裂化性能。


  • 专利名称:硫化态加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硫化态加氢催化剂及应用

    专利号:ZL 202010618961.4

    对应技术:加氢催化剂器外真硫化(e-Trust)技术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硫化态加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氧化态催化剂依次进行在硫化剂、浸渍油存在下的第一次热处理、第一还原气体氛围下的第二次热处理、第二还原气体氛围下的第三次热处理和钝化处理;其中,三次热处理温度依次升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更加简化和有效,采用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得到的硫化态加氢催化剂性能更优,本发明提供的硫化态加氢催化剂在应用时,能大大缩短加氢装置开工时间,降低开工风险。


  • 专利名称:一种硫醇脱除剂和航煤脱臭方法

    专利号:ZL 202110873098.1

    对应技术:航煤加氢脱硫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硫醇脱除剂,包括载体和活性组分,所述载体为锰氧化物分子筛,所述活性组分为铜,其特征在于,活性组分中以Cu2O形式存在的铜元素占总铜元素比例不低于20%。本发明提供的硫醇脱除剂利用活性相的特殊晶体结构通过吸附结合催化转化的方式实现硫醇的净化,其成本低廉且脱硫精度高、硫容高、单程转化率高,具有很好的脱硫醇效果。本发明所述的硫醇脱除剂可直接在较低温度下脱除航煤中的硫醇,达到脱臭的目的,工艺简单,操作便利,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 专利名称:一种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专利号:ZL 202111254267.X

    对应技术:渣油深度加氢饱和催化剂RCS-3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加氢催化剂、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催化剂包括载体和负载在所述载体上的加氢活性金属组分,所述加氢活性金属组分含有至少一种VIB族金属组分以及至少一种VIII族金属组分;所述载体为含磷和镁的氧化铝成型物,该含磷和镁的氧化铝成型物经600℃焙烧3小时后得到的含磷和镁的氧化铝具有双峰孔结构,所述双峰孔结构通过压汞法测得,且兼具大的中孔体积和大孔体积以及总孔体积。所述催化剂经氢气程序升温还原方法(H2‑TPR)测量时,位于300‑500℃处的低温还原峰的峰高P低温峰与位于650‑850℃处的高温还原峰的峰高P高温峰的比值S=P低温峰/P高温峰为0.5‑2.0。将本发明所述加氢催化剂应用于烃油加氢反应中,具有更优异的加氢活性和稳定性,且显著优于现有技术。


  • 专利名称:加氢精制催化剂级配方法与加氢精制方法

    专利号:ZL 202111271614.X

    对应技术:RS-3200催化剂及其级配技术

    摘要:

    本发明涉及加氢精制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加氢精制催化剂级配方法与加氢精制方法。加氢精制催化剂级配方法包括:沿物流方向依次装填的第一加氢催化剂和第二加氢催化剂;第一加氢催化剂和第二加氢催化剂的装填体积比为1:4‑4:1;第一加氢催化剂包含至少一种第VIII族金属元素、至少一种第VIB族金属元素以及氧化铝,第一加氢催化剂的孔径在2‑6nm和8‑20nm范围内呈现双峰型孔分布;第二加氢催化剂包含氧化铝以及负载在氧化铝上的第VIII族金属元素和第VIB族金属元素,第二加氢催化剂的孔径在8‑20nm范围内呈现单峰型孔分布。该级配方法将催化剂配合使用,加氢脱硫反应体系既能适用于高温反应又能适用于低温反应。


  • 专利名称:一种加氢裂化的方法和系统

    专利号:ZL 202111072186.8

    对应技术:碳链梯级加氢转化新工艺技术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氢裂化方法和系统,蜡油原料油和氢气混合物料先经过加氢处理单元接触反应后,反应流出物进入第一加氢裂化单元与加氢裂化催化剂I进行反应,得到富含链烷烃的轻馏分I和富含环状烃的重馏分I,重馏分I与氢气混合后进入第二加氢裂化反应单元进行反应,从而富含环状烃的重馏分II。本发明从整体上实现了蜡油原料油按照链结构和环结构的定向高选择性转化,可得到富含链烷烃化工原料产品和富含环状烃的环烷基特种油品。

  • 专利名称:一种生产轻质白油和/或工业白油的方法

    专利号:ZL 202111273193.4

    对应技术:白油加氢技术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轻质白油和/或工业白油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氢气存在下,使原料油与加氢处理催化剂接触进行加氢处理,得到加氢处理产物;原料油含有直馏煤油馏分和/或直馏柴油馏分;在氢气存在下,将加氢处理产物与加氢精制催化剂接触进行加氢精制处理,得到加氢精制油;将加氢精制油进行分离;其中,加氢处理催化剂含有氧化铝载体和第一加氢活性组分,氧化铝载体含有氟,氧化铝载体在200℃测得的吡啶红外的B酸与L酸的比为0.15‑1.45。本发明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白油产品中芳烃的含量并提高产品收率。

  • 专利名称:一种汽油清净剂及制备方法

    专利号:ZL 202111096350.9

    对应技术:聚醚胺合成技术;汽油清净剂配方技术

    摘要: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汽油清净剂,包含汽油清净剂主剂、辛烷值改进剂、助燃剂、破乳剂、防锈剂、载体油和溶剂油;汽油清净剂主剂具有如下式(1)的结构;n为选自8-32中的任意整数;R1选自C1-C20烷基、壬基苯基、辛基苯基、十二烷基苯基、十五烷基苯基和二壬基苯基中的至少一种;R2选自氢、甲基和乙基中的至少一种;R3和R4各自独立地为选自氢、甲基、乙基、丙基和丁基中的至少一种。采用本公开的汽油清净剂,在用量300ppm时,进气阀沉积物下降率可以达到97%以上。

  • 专利名称: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在烷基化反应中提高催化剂周期寿命的方法

    专利号:ZL 202010762686.3

    对应技术:固体酸催化碳四烷基化技术

    摘要:

    本发明涉及催化剂领域,公开了一种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在烷基化反应中提高催化剂周期寿命的方法,该催化剂包括分子筛和粘结剂,以所述催化剂的干基重量为基准,所述分子筛的含量为20‑99wt%,所述粘结剂的含量为1‑80wt%;所述催化剂的晶胞常数与分子筛的晶胞常数相比,收缩幅度不超过1%;所述催化剂的总酸量与分子筛的总酸量相比,升高幅度不超过50%,降低幅度不超过5%;所述催化剂的介孔体积与分子筛的介孔体积相比,提高220%以上。本发明提供的催化剂在烷基化反应中,能够在不降低目标产物选择性的情况下,有效提高催化剂的周期寿命。

  • 专利名称:含磷和金属的多级孔ZSM-5分子筛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号:ZL 202110008846.X

    对应技术:采用强化焙烧新工艺制备高效磷改性的多级孔ZSM-5分子筛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磷和金属的多级孔ZSM‑5分子筛,其特征在于,表面XPS元素分析中,n1/n2≤0.08,其中,n1表示磷的摩尔数,n2表示硅和铝的总摩尔数;经过800℃、100%水蒸气条件、17h水热老化后NH3‑TPD图谱中,脱附温度在200℃以上强酸中心峰面积占总酸中心峰面积比重≥45%,具有较高的强酸中心保留度。该分子筛在多产液化气增加低碳烯烃收率,多产高附加值产品。


  • 专利名称:己内酰胺的精制方法

    专利号:ZL 202110184880.2

    对应技术:环己酮肟气相重排制备己内酰胺

    摘要:

    本发明涉及己内酰胺生产领域,公开了一种己内酰胺的精制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环己酮肟经贝克曼重排反应得到的反应混合物除去部分反应溶剂,得到含有部分反应溶剂的己内酰胺粗产品;(2)将步骤(1)中得到的己内酰胺粗产品与结晶溶剂混合,然后进行结晶,得到结晶晶体;(3)将结晶晶体进行加氢反应;其中,以己内酰胺粗产品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己内酰胺粗产品中反应溶剂的含量不大于5重量%;所述反应溶剂为醇;所述结晶溶剂选自醚和/或卤代烃。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以得到优级品己内酰胺,且省掉了对贝克曼重排反应得到的反应混合物进行脱水、脱轻和脱重的步骤,工艺流程大大简化,更加经济,易于工业实施。


  • 专利名称:一种烯烃环氧化的方法

    专利号:ZL 202111004183.0

    对应技术:丙烯双氧水法制环氧丙烷技术(HPPO)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烯烃环氧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烯烃、双氧水、溶剂、有机铵盐、钛硅分子筛催化剂在环氧化反应条件下接触,得到含有环氧化合物的液体产物,其中所述的钛硅分子筛为含卤素的钛硅分子筛。本发明的烯烃环氧化制备环氧化合物的方法,制备过程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双氧水转化率、环氧化合物选择性及双氧水有效利用率高。


  • 专利名称:一种丁二烯环化三聚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专利号:ZL 202111238128.8

    对应技术:十二内酰胺绿色生产技术

    摘要:

    一种丁二烯环化三聚催化剂,其特征在于由硅烷化处理的SBA-15分子筛和负载其上的钛组成,以催化剂质量计,钛含量为0.5-15%。以该催化剂催化丁二烯环化三聚反应,产物中反,反,反-1,5,9-环十二碳三烯与顺,反,反-1,5,9-环十二碳三烯的质量比大于0.5,回收催化剂仍可再次使用且产物中反,反,反-1,5,9-环十二碳三烯与顺,反,反-1,5,9-环十二碳三烯的质量比变化小。


  • 专利名称:一种HPPO废水的处理方法

    专利号:ZL 202110617841.7

    对应技术:HPPO工艺废水预处理技术

    摘要:

    一种HPPO废水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使所述HPPO废水进入聚合单元,加入交联剂,进行交联处理;S2使来自聚合单元的出水进入絮凝沉降单元,进行絮凝沉降处理;S3使经过絮凝沉降的出水进入催化氧化单元,进行催化氧化处理。本发明具有处理效果好,处理成本低的优点,处理后的废水可生化性大大提高,可以进入生化系统进一步处理。


  • 专利名称:逆流全浸没式螺旋浸取器、物料浸取系统和物料浸取方法

    专利号:ZL 202110467381.4

    对应技术:1、对于废塑料目前大多数处理方法是直接焚烧,或者焚烧发电的方式,此方法造成环境污染,同时没有充分利用废塑料回收再利用的经济价值。 2、专利CN203820865U连续浸取装置,内筒、外筒螺纹板的高度限制了被浸取物与浸取液量,不能加压浸取溶解,效率低。 3、专利200610125091.7溶剂不断蒸发存在溶剂蒸发、冷却的循环过程,存在较大能源浪费,装置不连续。 4、专利CN102676221B存在溶剂蒸汽溢出路径,不适合毒、挥发性强的溶剂的浸取,也不能实现带压工况下的浸取工艺。

    摘要:

    本发明涉及物料浸取技术领域,公开一种逆流全浸没式螺旋浸取器、物料浸取系统和物料浸取方法。逆流全浸没式螺旋浸取器包括壳体和输料轴,壳体内形成有物料输送浸取通道,输料轴包括轴体和设置在轴体上的螺旋推料片,壳体包括位于物料输送浸取通道一端的物料入口和浸取液出口,以及位于物料输送浸取通道另一端的物料出口和浸取液入口。逆流全浸没式螺旋浸取器能够使得浸取液充满物料输送浸取通道以对物料输送浸取通道内的物料进行全浸没,从而完全利用浸取器的物料输送浸取通道以让物料和浸取液在物料输送浸取通道内发生逆流接触,从而有效提升溶质的浸取效率。

  • 专利名称:一种废塑料制备乙烯、丙烯的方法和系统

    专利号:ZL 202011169468.5

    对应技术:废塑料脱杂-热解-加氢-蒸汽裂解制烯烃全流程的废塑料处置方案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塑料制备乙烯、丙烯的方法和系统,废塑料依次经过废塑料溶解脱氯单元,废塑料热溶解脱杂单元进行处理后得到脱杂含塑溶液;所得脱杂含塑溶液进入加氢精制单元进行反应,所得反应流出物的液相物料进入裂解制乙烯单元进行裂解反应,得到包括乙烯和丙烯的裂解产物。本发明将废塑料制备成烯烃单体,使废塑料进行闭合循环,真正实现了塑料的循环利用。本发明不仅有助于解决“白色污染”,而且在生产过程中排污小,环保性好,降低碳排放,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专利名称:一种氢甲酰化反应方法和系统

    专利号:ZL 202110243924.4

    对应技术:碳八烯烃氢甲酰化制异壬醇技术

    摘要:

    一种氢甲酰化反应方法和系统,氢甲酰化反应方法包括:(1)钴‑膦络合物催化剂与含醇溶剂、合成气进行预反应,得到预反应产物;(2)预反应产物和烯烃混合接触,进行氢甲酰化反应得到醇或醛。氢甲酰化反应系统包括串联的预反应器和主反应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和系统首先将均相催化剂在预反应器中进行活化,再将烯烃与合成气进行氢甲酰化反应,能显著提高均相钴‑膦络合物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降低催化剂的消耗量。

  • 专利名称:磷硼掺杂碳材料、铂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专利号:ZL 202011143922.X

    对应技术:氢能领域碳材料及催化剂技术

    摘要:

    本发明涉及磷硼掺杂碳材料、铂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中的磷硼掺杂碳材料,在其XPS分析的B1s谱峰中,在190.5±0.5eV处有一个特征峰。以该磷硼掺杂碳材料为载体的铂碳催化剂具有良好的质量比活性、ECSA和优异的ECSA稳定性。

  • 专利名称:氮硼掺杂碳材料、铂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专利号:ZL 202011145172.X

    对应技术:氢能领域碳材料及催化剂技术

    摘要:

    本发明涉及氮硼掺杂碳材料、铂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中的氮硼掺杂碳材料,在其XPS分析的N1s谱峰中,除399ev~400.5ev之间有特征峰外,在390ev~410ev之间没有其他的特征峰。以该碳材料为载体的铂碳催化剂具有良好的质量比活性、ECSA及其稳定性。

  • 专利名称: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专利号:ZL 202110225441.1

    对应技术:锂离子电池三元前驱体材料及其制备技术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中的前驱体具有式“第一金属氢氧化物•第二金属氢氧化物”或式“第一金属氢氧化物•第二金属氢氧化物•水”所代表的示意性化学组成;所述第一金属为镍、钴和锰,以第一金属的摩尔总量为100%计,镍含量为30%~94%,钴含量为3%~35%,锰含量为3%~35%;所述第二金属为镁、铝、钛、铌、钨、锆和钇中的一种或多种,以第一金属的摩尔总量为100%计,第二金属的总含量为0至3%。本发明的前驱体产品二次颗粒粒径分布窄,一次颗粒的排布有序度高。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有效,易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 专利名称:铂碳催化剂、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专利号:ZL 202110622222.7

    对应技术:氢能领域碳材料及催化剂技术

    摘要:

    本发明涉及铂碳催化剂、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铂碳催化剂包括碳载体和负载于其上的铂金属,所述的碳载体为硫氮掺杂的导电炭黑。本发明的铂碳催化剂用于氧还原反应时,质量比活性及其稳定性均优于商业催化剂。

地址:中国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8号

邮政编码:100083

电话: 86-10-62327551

技术支持:石化盈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法律声明|联系我们|企业邮箱 ©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37230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638